2007年11月6日

上淘宝还是去超市?

作者 非鱼

以我个人目前的购物习惯而言,如果我觉得我所需要购买的东西,需要花费超过5元钱的成本去买(比如家旁边的小超市没有,需要到更远的大超市或者其它专卖店去),那么,我一定会先去淘宝搜搜看。小到一本书(附近没有书店,坐车去书店一个来回至少四块路费加上一个小时的时间成本),大到一张床上书桌,低到10块钱的游戏光盘,高到3000多的手机和电脑配件,没有淘宝上买不到的东西。我甚至还买过几个不到一毛钱一个的二极管,虽然商品总共才8毛,而快递费就要五块,但是如果我自己跑到虬江路电子市场,浪费时间不算,路费至少也要花掉10块钱。

网上C2C的普及(当然不仅指淘宝,也不能忘了易趣和拍拍),让商品流通速度更快,流通范围更广,也让我们的生活成本更低,从而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专业化、细分化的服务,才能产生更高的效率。正因为有专业的快递公司存在,商品的单件运输费用才得以大大降低。而快递公司的存在,却又不得不依赖于淘宝这样的平台来提供货源。货源越多,快递公司就越容易降低单件商品的成本,从而使淘宝的用户得到更低价的服务。有了这样的良性循环,才有了我们坐在家里购物的可能。

网上C2C的免费策略把自己带进了无尽的深渊,而每次试图收费都是尝试向卖家收取费用,从而导致卖家的联名反对,甚至以关店来进行对抗。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从买家身上收费有何不可呢?在对卖家毫无影响的前提下,卖家的商品属性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价格),那么吸引买家的东西也就没有变化。我通过网站来购买就是因为一则能找到最便宜的,二则能节省自己的附加成本,比如路费和时间,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每件商品增加个一两块钱的成本,对我而言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当然,如果按比例收费,买部手机收我50块,那可能比较难接受,有个上限就好了,上限就是,不要高于我自己跑出去购买的成本。从这点上来看,收费未尝不可。一年的300多亿交易额,给淘宝带来1%的收入我想应该不成问题,那也是3个多亿了。

不过现在淘宝对用户收费最大的问题不再是用户的心理或者习惯问题,而是因为易趣和拍拍的存在。但是如果淘宝能够保持卖方市场的优势,只要用户能够在这里买到更便宜更放心的商品,100块的商品多出1块钱,并不是那么难接受的。(我当然不能保证其他用户是怎么想的。)如果能因为我们的这1%的支出,而带来一个更好用,更长久的购物平台,不是一个更大范围的良性循环吗?

超市还是淘宝,你更需要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