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23日

高考算什么

作者 非鱼

中国拥有世界两大奇观,第一是全国性的数亿人形成的每年一次大型迁徙活动,人称春运,第二就是全国性的通过一次考试决定自己命运的大型集体考试,人称高考。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全国各行各业都要为高考服务,为高考让步,甚至,建筑工地都不允许发生噪音,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比如,今天的青岛,就因为此事给某建筑公司开出了一张万元罚款单。

回想高考,已经快十年了。当初也是有惊无险,顺利过关,所以对高考没有太深的印象。当时也坚决的拒绝了父母到考场陪伴的要求,但是今天再看,高考的时候所有的考点门口基本上都会堵车,因为家长都没有地方站了。学生在里面考智力,家长在外面考体力。如今的考生人数比当年又增加了几倍,虽然大学也一直在扩招,不过竞争压力还是越来越大,因为,毕竟好的学校,属于稀缺资源。

如今的大学教育每天都在经受来自各方的压力,不管是教育方式,还是老师素质,天天都有人骂。还有那些毕业就失业了高材生们,每天都在质疑大学存在的意义。看看那些选秀节目成名的少男少女,自己是否还有毕业拼了老命的去博这个彩呢?可惜的是,并不是人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很多人还是要走这条明显并不好走的路,让自己的将来更加可控一些。有钱的挑个好学校,或者出国,没钱但是的确聪明的(未必是真聪明,会考试就算聪明)也可以考个好学校,离美好的将来更近一步。剩下的,只好花上四年的时间,加上几万块钱,去换一张跟假文凭没有什么两样的证书,还要在提起自己的学校的时候,忍受别人的白眼。

中国地大人博,没办法,任何好事只要按人均算,就算不上什么好事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人群中,立刻就会被一部分人先得到。高考本身作为一个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却被加入了太多的政策因素。北京市的学生上清华的分数,放到山东连个电大也去不了。即使同是山东学生,济南的学生都比德州的要白捡30分,而德州市的又要比郊区农村的学生可以少考个20分。这就是我们的高考,政策保护下的地域性歧视。

最后,就算你考上了好的大学,面对高昂的学费,是否能够心平气和的去读书?国家的政策是允许先办理入学贷款,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学费的问题而上不了大学。可是实际情况如何?有几成需要贷款的学生真正拿到了贷款,而拿到贷款的数目跟学校的实际费用相比,又差多少?没有人关心这些问题,除了这些学生自己。